对联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对联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基因的鸿沟

发布时间:2020-01-14 18:25:47 阅读: 来源:对联厂家

文/张锐

在传统广电机构向新媒体的转型中,基因一词经常使用,也被归结为转型失败的终极原因。

什么是基因?基因一词来自希腊语,意思为“生”。维基百科的解释是指携带有遗传信息的DNA序列,是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即一段具有功能性的DNA序列。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

什么是企业的基因和传媒机构的基因?范凯在《哈佛商业评论》中的《大公司创新不会独行》一文中提出了“基因延伸创新”的概念,其对基因的解释是“一个优秀的公司在市场竞争中,为了加强核心竞争力对公司各个方面进行的高度优化;正是这种优化乃至进化形成的公司特色,树立起了公司在这个领域的领先地位”。创新必须顺着公司的基因生长,将公司在核心领域的优势延伸到一个新的领域。

笔者对基因的理解还包括一家公司的企业文化和内部运行机制。根本上来说,影响基因的因素包括企业和所在行业的市场化程度,以及企业的人才结构差异,这些因素直接决定了基因的差异。

在工业化时代,企业的特征是标准化、规模化;在信息化时代,企业的特征是个性化、社区化,需要更多的互联网基因。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移动互联网公司的基因是轻基因,传统企业的基因是重基因。因此移动互联网的企业的组织结构特征是扁平,而传统企业的组织结构多是官僚层级的金字塔形。因此传统企业向移动互联网化的转型需要彻底的基因改造,其难度之大可以用“恐龙变鸟”来比喻。

2012年,PC互联网时代的芯片泰斗英特尔欲面向美国用户提供网络付费电视服务,英特尔是否具备这种基因?大多业内人士不看好英特尔的这种转型,毕竟大公司如IBM那样能从制造业成功转型服务业的有几家?

以国内同属社交媒体的竞争对手新浪微博和腾讯微信为例,新浪的产品技术确实没有微信好。从产品开发角度,技术问题应该不是问题,只要舍得投入时间和资金。但新浪的基因更倾向于媒体公司,腾讯则是一个通讯和娱乐起家的公司,具有浓重的理工男气质和工程师文化,后者对优秀的开发人员和产品经理更具有吸引力。

再回到国内传统广电机构,广电的基因是融合了浓重官本位文化的媒体基因,从媒体属性上似乎和新浪更加接近一些。所以说,脱胎于母体的广电新媒体机构也很难摆脱媒体基因。

相对于传统广电,新媒体公司比自己的母体公司更依赖技术创新,技术摆脱纯粹辅助支持的定位,开始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以美国广电系视频网站HULU为例,HULU建立了三大智能平台,支撑智能平台包括各类算法,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核心技术。

所以纵观这些年国内传统广电机构推行的“新媒体”和“全媒体”战略,鲜有成功的案例。全媒体对于广电来说,只是个梦想;同样一个没有机制体制和基因支撑的行业,很难做好具有互联网行业属性的新媒体。

以广电总局力推多年的CMMB手持电视项目来看,看看自己周围的用户,有多少人在看CMMB手机电视?公布的数字大多是沉睡的僵尸用户。在总局沉醉于广电系统唯一垂直管理业务的模式中,虽然空降了不少经理人,但正是由于基因问题,其企业文化与电信运营商相差甚远,所以就很难有竞争力。

目前的CMMB已经走入死胡同,并面临如下问题:一是产业链的整体沦丧:笔者接触了众多IT公司,大多对CMMB不屑一顾。也就是说,总局运营这几年,整个产业链条没有培育起来。二是内容创新的缺乏:以手机屏幕传播传统电视的长节目,运营了几年内容仍无任何突破。三是数据业务进展缓慢,缺乏与移动互联网的对接。

传统媒体“借船出海”确实不失为一条规避基因差异问题的战略选择,例如通过资本市场参与或收购其他领域的企业。浙报传媒(600633,股吧)集团在2012年收购盛大旗下的两家公司杭州边锋网络及上海浩方在线。报业做网游,似乎与主业关联不大,但浙报集团通过“资本+主业”的双轮驱动模式,确实解决了报人和网游行业的基因差距问题。

(作者系传播学博士后,管理学博士,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传媒管理、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

预约就医挂号

在线医生问答

网上预约挂号服务中心

挂号服务平台收取服务费